党史专题讲话稿一|科技伟大成就 努力奋进当先
日期:2021-03-25 00:00:00  浏览量:923

科技伟大成就,努力奋进当先

朱满喜


大家新年好,过了年同学们都长大了一岁。春节期间,本是一年中亲人阖家团圆的热闹日子,由于新冠肺炎的到来,给这个节日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但是在党中央的领导和部署下,医护人员和医疗物资紧急支援一线,废寝忘食的工作,积极做好疫情防控,人民群众也遵从国家的安排,不外出,不给国家添乱,一批批志愿者也在为抗疫工作努力,运送物资,解决医护人员的后顾之忧。全面的配合,其中也包括我们学校老师和同学的严格按上级要求就地过年,每日填报体温等,还有我国医护人员的努力,国家强有力的部署,让中国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将中国经验分享给世界,让全球抗疫早日结束。过去一年2020年,是防疫特殊年,中国的防疫工作出色表现让全世界都瞩目,中国卫生医疗方面的成就得到全世界的肯定,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尽管2020年是疫情爆发年,中国防疫抗疫工作是我们的骄傲,在2020年我国各个领域都有着傲人成就。

一、探测地面最高和最低

1975年,8848.13米。2005年,8848.43米。第一张图: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一- 8848.86米,大家可以发现珠峰在悄悄地长高。珠峰测量是一个非常艰苦卓绝、严谨精密的工作,这一次我国自主研发的测绘仪器“挑起大梁”,首次成为了主力担当。

珠峰是全世界的屋脊,是最高点,那么在全世界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18年前,可能大家听说过我国的蛟龙号,是在2002年研制2009年至2012年,接连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6月27蛟龙号深水探测器潜水7059米。我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2016年开始研制,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每次三名潜航员,连续八次下潜深度超万米,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到达10909米处,并第一次实现全球万米海底视频直播。这一“下五洋”的纪录,令世界刮目相看。

在最高处和最低处我们的科技体现,我们来看地面上我国的科技成就。

二、勇争地面最优和最快

第三张图片: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华龙一号”、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凝聚了中国核电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有望短时间内填补中国国内技术空白,具备参与国际竞标条件。

2020年12月4日,中国自研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机“九章”成功问世,刷新全球量子计算的速度记录,成为世界最快。它在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天气预报、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领域发挥强大的功能。

这是地面最快,2020年我国在地球外的航天领域也是成绩斐然。

三、拓宽太空探索和创新

第四张图片: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点火升空,北斗三号55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7月31日,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国及周边地区的中国军民用户提供陆、海、空导航定位服务,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为航天用户提供定位和轨道测定手段,满足武器制导的需要,满足导航定位信息交换的需要

2020年7月23日,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火星探测之旅,2021年2月到达火星,迈出了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12月2日,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表采样和封装,并于12月17日成功返回。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掀开了嫦娥探月工程的大幕。这次任务更是人类在时隔44年后再次尝试获取月球土壤样本,对中国探月、乃至整个人类探月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四、独一无二天眼 提早规划不断积累

2020年1月11日,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在研究射电天文学、大气科学、雷达天文学等方面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国家早在1994年提出建设规划,2020年11月,“中国天眼”设施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我们今天看到的天眼是26年就开始的准备的,中国天眼并非一簇成就。

在世界领先的同时,目前我国2017又在筹备建设口径为110米“新疆奇台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口径全向可转动射电望远镜,同样将成为中国和国际天文界独一无二的天文观测设备

★每一项成就背后有无数的人心血,花了十年、二十年、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亮眼的成绩。可见要想捷足先登,必须提早规划。同学们,学习也是如此,要想有好成绩,平时每一个课堂,每一次作业都是为期末考试的优异成绩做准备。

五、不断追求的袁隆平 努力在当下

来看,接地气的,粮食产量成就。2020年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袁隆平已经91岁高龄,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袁隆平1930出生,30岁1960年开始研究试验。亩产量不断翻新,一次又一次突破,2011年亩产900公斤,2017年是1149公斤。2017年已是87岁高龄又到青岛研究海水稻成功,2018年88岁研究沙漠种稻成功,2020年袁爷爷90岁,还在研究实验,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袁爷爷在新春时节发表了一段话:今天的农业早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行当,现代农业已进入分子水平时代,是现代高科技的一部分。正值农历新年,我许下新年心愿:牛气冲天,亩产三千!

我们感叹祖国的伟大成就,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十年、二十年过后,你们正是祖国的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也许你就是伟大成就中一起参与研究某一零件性能的工作人员。科技生产力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未来社会对知识有更高的要求。同学们,请着眼于未来,尤其是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同学,是时候该想想在将来你想做些什么,有哪些成就,在向目标攀登时准备好迎接困难了吗?新学期,我愿每一位同学对自己都要有进步要求,踏实认真地学习,完成好每天的作业,能对自己说“我要努力向前”,希望在牛年,通过自己勤奋努力,你也能牛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