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能课堂”理念下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后反思教研活动
日期:2023-12-28 11:38:18  浏览量:105

基于“自能课堂”理念下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

——————明泉校区科学教研活动

为促进明泉校区科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及时落实科学教学常规教学工作,2023年12月28日下午,明泉校区科学组教师开展了基于“自能课堂”理念下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教研活动会议,会议重点科学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以及教后反思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有朱笛老师主持,文举老师担当记录工作,会议中每位老师认真记录,为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

本次教研活动内容基于“自能课堂”理念下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科学课堂教学反思教研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一、胡博老师的《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学反思:

经过前7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天气及重要的气象要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汇总天气信息的经验。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本课以查询天气预报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探索过程中,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观察天气预报图,知道天气预报包含的天气信息。第二个活动是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这个活动中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的天气预报(节气、谚语)及世界天气预报的发展历程,再讲解现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天气预报的复杂过程。在研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参考意义。

 

二、杜学娇老师的《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聚焦,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知道各种材料的特点。第二部分探索,主要包含观察4类餐具和做“神秘的盒子”游戏两个活动。此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进一步辨识物品和材料,并在游戏中交流与修正对材料特点的认识与描述,同时渗透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第三部分研讨,包含对不同材料特点的研讨和对用不同材料做的同种物品优缺点的研讨。教学借助研讨活动将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整理到班级记录表内,使学生对材料的认识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第四部分拓展,认识生活中更多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同种物品。

三、朱丽清老师的《运动与摩擦力》的教学反思

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建构起“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认识了反冲力和弹力,还通过弹簧测力计认识到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本节课要研究摩擦力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通过呈现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引出研究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摩擦力,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的问题。通过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模拟搬运重物来体验,并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摩擦力的大小,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摩擦力大小的不同。通过研讨活动,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判断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并利用所学科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中的问题。在拓展板块,通过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力的原理,以及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制作,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将视野拓宽到现代各种交通工具上。

基于问题,探究真相,拓展应用是本课的基本设计思路,通过对现象的思考和研讨,到科学实证科学问题和得出科学规律,再到思考生活应用。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有学以致用加深理解,也有提升生活能力的益处,整体设计流畅自然,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和特点。